Image by Unsplash
猶太人是怎麼辦到的?
占世界人口約1%;
占美國人口約2%;
卻占《富比世》四百大富豪排行榜將近20%;
年所得超過5萬美元的家庭數,是非猶太家庭的兩倍。
馬克.吐溫(Mark Twain)寫過:「猶太人只佔世界人口1%,在正常的情況下,猶太人應該默默無聞,但是猶太人的名聲響亮,而且始終如此。猶太人是成功的企業家,紐約百老匯(Broadway)絕大部分的批發業,掌握在猶太人手中;德國賺錢的大企業有85%掌握在猶太人手中。猶太人是賺錢高手。」
實際上,猶太人甚至佔不到人類總人口的萬分之一,馬克.吐溫可能嚴重高估猶太人的數目。但是,他說猶太人在企業上的成就高得不成比例,倒是相當正確的。
成功需要學習和練習
猶太人在世界各地都以「愛書人」聞名,這本書原來指的是聖經,但是猶太教總是期望每一個猶太人都認識字,看得懂「聖書」,這點帶來一種良好的副作用:猶太人的識字率和對教育的尊重高得不成比例。星巴克(Starbucks)的執行長兼董事長霍華.舒茲(Howard Schultz)說,他父母親節衣縮食,希望送他上大學。他寫道:「四年之後,我成為家族裡第一個大學畢業生,對家父、家母來說,我獲得的重大成就,就是大學文憑,但是我沒有方向,沒有人協助我看出這些知識的價值,後來我常開玩笑說,如果有人指引我、告訴我方向,我可能變成另一種人。」事實上蕭茲不了解的是,的確有人提供他指引和方向,那就是節衣縮食、送他上大學的父母親。他們把猶太人傳統的方向和指引,灌輸在蕭茲的腦海裡,他們灌輸他兩個觀念:第一是為了未來的福祉,犧牲眼前的歡樂;第二是尊重教育的價值。他的父母親極為成功。
猶太傳統教導大家,持續嘗試一件新的事情一陣子之後,會覺得自己變成不一樣的人。有一個例子大家很可能都經歷過,就是開始運動和幾個月的健身之後,感覺會大大不同,開始時是難以忍受的每日負擔;久而久之,痛苦逐漸消失了,成為日常愉快生活中不可少或缺一部分。每天運動開始讓你覺得舒服,你的肌肉、肌腱、組織、心臟、和肺,都改變了…你變成不一樣的人了。
【十條致富之道】
金律一 不要瞧不起財富
金律二 不要獨來獨往
金律三 不要感情用事
金律四 不要追求完美
金律五 不要懼於領導
金律六 不要逃避變化
金律七 不要猜測未來
金律八 不要搞錯焦點
金律九 不要吝惜財富
金律十 永不退休
金律一:不要瞧不起財富
傳統猶太文化認為致富只有一種方法,就是勤奮的滿足別人的需要,同時以高貴、可靠的方式經營。上帝希望人類富裕,因為富裕之後,會有很多正直的行為。
財富 = 新我 – 舊我
如果熱愛工作而且自豪,會幫助我熱心談論我的工作,朋友的讚美對我們的事業成就是很重要的支持,也因此朋友的讚美能夠激勵我們並幫助我們更熱愛我們的工作。
你要開始接受兩種相關的觀念:
(1)從事商業行為;
(2)商業行為合乎道德、高貴又有價值。
要在你選擇的企業中真正成功,你必須了解而且徹底相信正確的觀念:你從事的企業活動既善良又有道德。
金律二:不要獨來獨往
在希伯來文中,朋友的意義是恩惠或義務,實際給人恩惠,可以凝聚與維持友誼,只要替別人做點事情,你就走上了建立關係的道路。
◎ 培養新關係。交朋友時,別想影響別人或從中得到好處,而是為了從交往中得到快樂,只有這樣做,你才有最多的機會讓生活變得更豐富。
◎用熱情和誠意跟不認識的人建立關係,把他們變成朋友。心意不誠時,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得到。
◎ 在工作相關的特殊場合中交朋友,設法用其他方式,例如在教堂、扶輪社或俱樂部中交朋友。努力培養關係,跟別人談話,找出理由,用各種通訊方式保持聯絡。
◎一定要讓認識你的人知道你可以協助他們,而且樂於協助他們。猶太人一向很快說出自己的行業,這樣別人在業務上要跟你聯絡時,會方便多了,這點可能是猶太人在事業上以積極進取著稱的原因之一,讓別人知道你的職業對大家都有好處。
◎慎選事業夥伴,如果你不希望保有某種顧客時,「顧客永遠是對的」就不正確。如果你不希望跟某種人做生意,不必迎合他們的期望和要求。
◎從服務別人中找到快樂。若你認為別人不值得服務,就是不值得服務;如果你相信別人值得服務,就可以冒著生命危險救他,也可以跪下來幫顧客試鞋。
如果你認為別人不值得服務,你也絕做不好服務。學會熱愛服務別人的秘訣是發展出謙卑的個性,這樣會替你贏得很多新朋友,同時取悅所有老朋友。
◎ 表現出可以預期和專業的樣子。每個人偶爾都會發脾氣,但是你不應該讓脾氣壓倒專業表現。大多數顧客不希望跟脾氣不穩的人打交道。要追求事業上的成就,表示要跟別人交往,如果你真的想在事業上成功,不是因為大家認為你很聰明,而是因為大家喜歡你。
金律三:不要感情用事
猶太教跟很多其他信仰不同,不主張聽從感情的指引。猶太人知道感情可能拖著你走向毀滅,你最好也培養這種心態。
要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,學會用別人的眼光看待自己。
人追求的四種動機:
1.追求智慧
2.追求力量(權力)
3.追求財富
4.獲得別人的尊重
身為領袖,可以協助身邊的人維持平衡的生活。如果只注重累積財富,忽略生活中另外三種同樣重要的東西,你在事業上的效率會降低。
[摩西五經] 內其中很多人都極為富有,但文字中通常沒有直接說明,因為大家認為,財富是善於跟群眾和同伴過生活的結果,不是人生的目的。聖經中的這些人大部分很有趣,熱情的跟別人建立複雜多面向的關係,因此才變得富有,財富是結果,不是主要目的。
人性常出現的兩個壞習慣,要拋棄壞習慣,擁抱好習慣。
1.第一步,要承認自己會做傻事。
2.第二步,不要生氣或失控。[柯夢波丹]的 Helen Gurley Brown 說的好,「你不應該在辦公室中生氣,如果你是老闆,更不應該這樣,你一失控,表示你受別人控制,你失去了控制權。」生氣表示失控,是什麼東西讓人生氣?是傲慢,是你覺得沒有得到適度尊敬時的情緒。
◎ 每天定出一段時間,嚴厲批判自己,檢討每天的成敗得失。自我反省。
◎ 白天面對艱鉅的決定時,跟同事分享你感受到的情緒衝突。讓同事知道你並沒有超人的能力,同樣也會感受到不明智的誘惑。找出因應之道後,你可以堅定地採取比較困難的方法,這樣會強化你的力量,也會鼓勵員工,讓員工更加認定你是有效的領袖。
◎ 設法在私生活中,尋找小小的戰鬥。如果你決心節食或運動,你很清楚,破壞性的力量會拚命遊說你減肥並不那麼重要。克服這一關會讓你有勝利的感覺,強化下一回合的精神力量。
◎ 寫出你所有的技能。不管某些技能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,都要寫下來,然後在每一種技術或才能旁邊,寫下可能需要的人,再思考別人可能需要這種技能的情況。保持開放態度,認定自己目前沒有發揮最大力量,運用自己最有市場的技能。
Image by Unsplash
金律四:不要追求完美
◎隨時質疑譴責企業的凡俗之見。
◎摒棄嫉妒富人的所有感覺。
◎在事業和個人生活中,如果找不到最好的解決之道,要樂於接受次佳的方法。
金律五:不要懼於領導
領導的兩難之一,就是經常要在兩個互相衝突、而且不相容的要求中,尋求平衡。
領導不是名詞,是動詞,不是身份,是行動。
哈佛商學院教授 Rosabeth Moss Kanter 說,領導是「精通變化的藝術」
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院長 Thomas P. Gerrity 說,領導是「鼓舞和培養別人的能力」
戴爾電腦董事長兼執行長 Michael Dell 說,領導是「快速了解市場動力的能力」
成為領袖的關鍵之一,機會來臨時要跳出來領導。
壓力狀況下產生的領袖,超過所有領導訓練課程培養的領袖。
1.要學會領導,先學會追隨
2.清楚自己的目標,勇敢說服別人你相信的願景
3.勇敢面對
4.掌握信念與事實
企業領袖的五種義務:
(1)讓員工接納組織文化,全新全意投入。
(2)徹底了解你對手下的期望。
(3)確保員工遠離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。
(4)必須提供技術訓練,讓每個員工對降低成本都有貢獻。
(5)培養員工的能力,讓他們在激流中不至滅頂。
把禱告的力量用在事業目標上,大聲說出跟你事業挑戰有關的堅定信念,透過聲音強化意念。
5.維持平衡
人是組織裡不可或缺的一環,領袖關心下屬的家人的狀況,了解員工喜歡的嗜好和運動會獲得愛戴。很多人領導無方,正是因為無法讓別人相信他們真的關心。在關心和效率之間取得平衡不容易,但這正是挑戰所在。
6.在長短期目標之間維持平衡
7.利用身體的語言
8.控制行動,展現自信,開會時不要坐立不安,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,要有權威
9.演講別用稿子
10.戴上面具
領導不能經常透露內心的疑慮,因為會產生反效果,會打擊士氣並且延伸恐懼感。例如在衝突中,改變你的心態,你的行為可以改變你的感覺,卻並不一定改變別人的感覺,但是這的確有用。
金律六:不要逃避變化
◎ 接受創新、擁抱變化。變化可能很可怕,也會讓人痛苦,但是,你無法扼止這種進步,你必須能夠放棄舊的東西,擁抱新事物。不會因此驚慌失措,會有很大的好處。
◎ 設法吸收改變與逐漸改變。每天早上撥出20分鐘,做為「平衡壓力時段」。看些跟工作無關的東西,思考比較長期的計劃或是冥想。然後到體育館健身、吃早餐、或任何一天工作前的任何事情,這樣會幫助你輕鬆地開始工作,而不是突然開始。
◎ 盡最大力量,避免生活中同時發生兩種以上的壓力變化。如果你計劃採取重大行動;例如,到另一個城市去,不要在同一時間裡安排婚禮。如果你意外地失去工作,要把你原本計劃的手術,延到你有時間吸收與適應事業生涯的變化後。
◎ 在電腦裡開一個文字檔案,或在記事本中特別定出一頁,列出、修改、和維持你認為永遠不變的東西。不論風浪多高、多大,這些東西是你保持穩定的基礎。
◎ 記住你的核心價值。不論是個人或企業,核心價值應該亙久不變。
金律七:不要猜測未來
學習看出未來的方法,是學會擺脫個人情感的束縛。
◎ 認清哪些外界事物會影響你的企業或生活,哪些完全沒有影響。有些未來的事情可能造成本質上的變化,衝擊你的事業,卻不影響其他企業,另一些未來的事件不會影響你的事業,卻可能破壞其他企業。面對第一種情形時,絕對不能拖延,面對第二種情形時,要拒絕隨波逐流。
◎ 擺脫情感,預測事件。預測未來跟天生的技巧或智力無關,有些人受過高等教育,預測未來時卻十分失敗。自己是有效預測未來的大敵,學會克制自我,你預測未來的能力會大大的提昇。
◎ 如果事情快速變化,代表已經受到外力作用,要找出和判定這種力量的可能行為,這種力量會持續嗎?會強化或減弱嗎?要研究跟你有關的趨勢,了解趨勢到目前為止的影響。
◎要聽出未來趨勢的輕微腳步聲,必須排開所有外界「噪音」刺激,你必須撥出固定的時間,排出外在刺激,保持安息日的狀態,把自己調整成「接受模式」才能看出微小的跡象。
◎ 描繪未來。無論你想要投資還是開創新事業,信心都極為重要,如果你不能清楚地看出計劃成功之後的樣子,你最好延緩,到你能看清楚為止。如果事先積極想像跟潛在客戶達成目標時的景象,成功的機會會大大增加。
人會走到自己望著的地方。看到好結果,是培養預測未來能力最有用的特點。
Image by Unsplash
金律八:不要搞錯焦點
你買東西時,付出的價錢通常低於你認定的價值,不然的話,你為什麼要買?所有事情都有價值,要決定價值,至少要由兩個人和當時時空環境的其他事情決定。價值跟東西的實際長寬高不同,比較具有無形或是精神上的價值,只能由觀點來決定。
人必須培養與善於處理數字的能力,會有三種好處:
1.你會習於精確地思考與談話,會樂於問正確的數字,不接受含糊的說法如「足夠生活的工資」,「買得起的房子」以及「適當的薪資」。
2.你會培養信心,相信自己對某件交易的判斷,不再依據本能,聽天由命。
3.你跟所處環境的關係加強後,會覺得更有活力。
互動 = 財富,擁護金錢流通。
兩千多年前,教士以撒 Isaac 就告訴猶太人分辨個人財產和存貨的重要性,「人應該把自己的錢分成三部分,1/3 不動產,1/3 商品,1/3現金」,這建議到今天還很適用,因為人口會增加,卻不會創造更多的土地,對不動產所有人來說,不動產增值會建立一種命定的歸屬感。
其次,把一部分資產投資在可交易的動產上是健全行為。
第三,把一部份資產以現金方式持有,可以讓你應急,也可以利用意外的機會。錢從一個人手中流到另一個人手中,會創造額外的財富。如果大家都把錢藏起來,整個經濟體系就會開始衰退,甚至發生更嚴重的事情。
謀生跟生命與靈魂密不可分,金錢是關鍵。
要在創造財富的高貴行為中成功,必須了解金錢的一般意義與特殊意義。金錢就像愛一樣,斷絕徹底擁有的慾望,是得到金錢和財富最好的方法。要經常行善,正式放棄你掌握的金錢。行善對創造財富的重要性,就像花的綻放需要陽光一樣。
◎培養誠信。信任是任何貨幣制度和創造財富的基本因素,要避免輕諾寡信。為別人做的事情要超過別人的期望,這樣會讓別人驚喜,也會為你提高經營事業的效率做好準備。
◎學會看財務報表。培養處理數字的能力。這有助於你精確地思考與談話,培養信心,變得更有活力。
◎用整體經濟角度行銷你所能提供的商品與服務。你也擁有一些價值沒有真正表現出來的技術,才能和經驗,先決條件是你要看出哪一種「商品」對別人最寶貴。
金律九:不要吝嗇財富
慈善捐贈可以確保你認為自己是施予者,而不是佔有者。當動機是創造成就時,你會更有耐心,生活的熱情會大為增加。
《箴言書》的注釋堅持:「如果你看到有人捐錢做慈善事業,你放心,他的財富一定會增加。」
大家通常不會跟急切的人做生意,表現急切的人讓人不安,急切之情也使別人懷疑交易的價值。·不動產經紀人寶貴的地方,就是隔開買方與急著想賣房子的賣方,買方跟沒有感情牽掛的人打交道。克服迫切態度最好的方法,是覺得自己富有,如果你富有,有一個交易很好,卻不是非要不可,別人才會想:「他可以幫我做什麼事?」。
暗示時機迫切是最長使用的銷售技巧,例如「大拍賣今天截止」或是「這種顏色的西裝我們只剩最後一件」這樣會讓情勢逆轉,反而是客戶會變得很急切,希望店員可以幫忙你,而不是要你掏錢的傢伙。
只注意自己和自己的需要,不在意別人和別人的需要,別人很容易可以看的出來,這樣會讓你在事業上不受歡迎。要克服這種危險的傾向,捐錢是最有力的行動,而且捐贈是增加自己財富最有力,因為捐贈會讓你覺得自己變成比較好的人,也讓別人對你有比較好的觀感。
上帝已經做好一切安排,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為所有的人帶來好處。
◎不需要為捐獻尋找理性的原因。善行本就不是理性行為,卻會為捐贈者帶來很多好處。你捐獻不是因為捐錢合乎理性,而是因為這樣是正確的行為,是美國傳統生活方式的一環。
◎捐贈是增加你的所得最有力、最有效的方法。捐錢後,有機會在支持慈善的網絡中與其他人接觸,會帶來很多跟事業有關的餐敘。你會因為參與慈善活動,從中得到交易、合夥或合作機會。
◎捐贈像投資一樣,會讓你得到更多的回報。從事慈善捐贈時,你把錢捐出去,認為這些錢有一天可能會讓你得到大量的回報,也可能不會,其中沒有保證。把金錢和精力投資在自己的事業上也是同樣的情形。不過你還是要這樣做。捐錢讓你充分練習投資能力,為未來的機會做好準備。
Image by Unsplash
金律十:永不退休
梅約診所健康計畫主任 Donald Hensrud 說:「生活以關係為中心,會表現在老化上,維持密切關係的人比較長壽,比較健康,這樣說聽起來有點老掉牙,不過關心別人的確有助於我們關心自己。」
有些人最密切的關係表現在工作場所和同事之間,互相依賴是創造出密切關係最理想的狀況。退休的人找不到任何可靠的指標,可以證明自己對別人還有用處。
實際上,有非常多人努力工作,同時卻有一種沒有價值的想法,認為努力沒有目的或意義,他們對工作價值的懷疑會降低努力的效果。想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的確有用,明智的老闆會協助員工,看出自己每天扮演的重要角色,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有用的感覺。
John Quincy Adams 說過:「勇氣與堅忍是神奇的護身符,一切困難、一切障礙都會消失。」
堅忍像任何運動一樣,需要時間和力量培養,重要的是要瞭解堅忍是一種精神力量。假設你希望把體重減到合宜的程度,你顯然要依靠堅忍的力量,遵守節食與運動計畫,一旦達到目標體重,你也必須避免讓體重再度增加。
教宗若望保羅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提到下述反應古代猶太人智慧的觀念:工作對人、對心都是好事,因為人透過工作,不但可以改變自然、滿足需要,也可以達成人類追求的完滿境界。
你應該注意別人有什麼需要,你能滿足別人的什麼需在,跟著錢的流向走,找到一些報酬很好的項目,這顯示了別人的需要,也是金錢流向那裡的原因。找出你能夠進入、而且看來蓬勃發展的行業,把這一行當成你樂於工作的行業。
◎ 別把退休當目標,認為自己總有一天要停止工作。工作的價值遠超過賺錢,工作讓你生氣勃勃,積極生活、成為社區與其他人中的一分子——這一切都是生存和長壽的祕訣。
◎ 很多人到了黃金歲月之後很久,還一直過著很有生產力的日子。山姆.華頓到44歲才創立沃爾瑪,桑德斯上校到65歲「退休」後,才開始賣肯德基炸雞,桑德斯不喜歡退休,接下來的十五年裡,是他漫長人生中最成功、最有生產力的歲月!
◎退休其實是自私的行為,有生產力的工作表示你關心別人,退休顯示你只關心自己。
人生就是事業,事業就是人生,學會其中一種,你也學會了另一種。
◎在工作的心態上,要讓自己知道,我是供應客戶們真正想要的東西,為他們創造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