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mily Time 幸福加溫器

Image by John-Mark Smith

在現今 i 世代使用多螢的習慣之下,對於「可以與人接觸」或「可以交朋友」的工作場合創歷史新低,社交能力也是過去幾個世代最低的。

當一個孩子在童年就開始使用手機 APP 進到社群媒體的主流時,心理層面受社群媒體影響的狀態就會一直延續到成年時期。換句話說,若在青少年發展社交技巧的階段時,僅使用線上交友互動,就會使他們缺乏實際與人面對面的溝通技巧。另一方面,當社交媒體只呈現過度美化的照片時,亦會造成部分兒童呈現憂鬱狀態,這種憂鬱的狀態會持續影響到他們長大成人的心理狀態。

16e022e4b336feff4c2ef2a46091e63b

在多螢世代的浪潮之下,父母擔任教養的責任重大,許多規範都應該由父母來建立,而非將教養的責任推卸給學校老師。

如何促進和諧的親子溝通關係?

一 . 建立家規:

1.設立手機使用的年紀 ( 是否開放網路 ) : 太多孩子在小學就開始使用手機,一天可能花超過 二小時以上在手機,除了對視力不好,專注力也會受影響。而國中年紀使用手機,恰巧處在對於異性好奇的階段,若父母沒有花很多心思關注在孩子上,孩子容易受到陌生人的誘惑而做出傻事。

2.禁止玩線上遊戲 : 許多線上遊戲以暴力為主軸,為安撫小孩就讓年紀太小的孩童玩暴力線上遊戲,容易造成人格上的影響,而且無法脫離暴力線上遊戲的癮,鄭捷事件就是一個例子。

3.減少看電視時間 : 雖然說父母讓小孩看電視就能安撫小孩的情緒,但是花太多時間在看電視,或是把電視當褓母,父母親與孩子的溝通自然相對減少。

二. 增加家人與親子互動 :

1.每天早上在家人或是孩子離開家門前先擁抱,讓他們感受到愛。

2.約定全家結束一天行程之後,或是晚餐後,全家人不使用任何手機或是電腦,安排一些遊戲可以全家一起互動,透過遊戲,讓孩子學到遵守秩序和規則的重要性,等候順序的耐心和服從裁判的權柄,這樣的親子互動可增加家庭成員的支持連結。

3.睡覺前,花一些時間與家人或是孩子聊天,傾聽就是愛。在聽完之後,記得多安慰,鼓勵與稱讚對方。

4.每個月安排一次全家到郊外出遊,透過踏青的行程,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美。

5.每年安排至少一次的公益活動,透過世界展望會或是舊鞋救命等機構的活動,讓孩子學習「施比受更有福」的意義。

資料參考: 活潑的生命 2018.12
廣告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