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貧窮的意義」國際志工需了解的事

Image by Josh Boot

在出發前往肯亞之前,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行前訓練課程,透過此課程,讓同行的團員能更多了解到非洲做志工需要預備好正確的心態。否則可能無形中傷害到當地人而不自覺。

短期服務隊的目的

  1. 學習:需要認識內心中貧窮的根源、認識貧窮的代價、了解富足的意義。
  2. 團契:與同團團友間的互動合作與溝通,因為團體代表一個對外的形象。
  3. 激勵:鼓勵在當地為此「計畫」工作的人,雖無法完全投入「計畫,」但能夠成為支持他們的人。
  4. 長期參與:這趟旅程只是「計畫」中的一塊拼圖,就像一部車子需要很多零件,才能組成一部能跑能載人的車,因此行前預備,回程回饋很重要。

何為「貧窮」?

貧、窮兩字本解作「極度不足」。

「不要認為自己是拯救者,以為來到赤貧地區可用金錢、物質去解決所有的問題。」

貧窮不單單指物質上的缺乏、心靈上的破碎、無法從親友身上得到愛與關懷、對愛的缺乏感、對權力地位汲汲營營無法滿足的缺乏感、對生活失去熱情的空虛感等,都可以歸為貧窮。

「貧窮會出現在人生的不同層面當中,你是否能夠覺察到呢?」

1.與上帝的關係 :與神的關係是只把神當作有求必應的嗎?沒有得到想要的,是否就遠離神?抱持著一種消費心態,與神的關係無法更深入,就像陌生人般,偶而需要才找神。

2.與自己的關係:你愛自己嗎?很多人在乎他人的評價高於自己真實的感受,當你忽略自己的需求時,內心深處是不開心的,無法得到真正的喜樂。

3.與他人的關係 :從原生家庭中是否得到足夠的愛與關懷,與朋友的人際互動是否奠定在真實的友誼或只是建立在利益上,這些都值得我們自己去深思。

4.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:物質的缺乏,缺乏食物,缺乏金錢購買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物品。或者是對於權力名聲的慾望,既使衣食無需,卻也讓自己陷入極度不安全感。

誰是貧窮人?

當我們自己經過省思之後,認清貧窮的意義、認同我們自己也有缺乏、也是貧窮人時,除掉因物質的富足而產生的驕傲,才能帶著謙卑的心態去服務赤貧區域的人們。

加劇貧窮的動態公式:

用物質主義定義貧窮 + 物質富足的人的驕傲 + 物質貧窮的人的自卑 = 雙方都造成傷害

 

以志工身份該如何做?

  1. 除掉驕傲的心,用「平等的態度」對待他像個朋友般,而不是窮人。
  2. 以長遠的眼光做現在正在做的事,勿認為一次性的服務能解決問題。
  3. 認清我們都需要彼此。
  4. 只有真實的互動關係才能醫治破碎之處。

bigstock-rich-or-poor-take-financial-ri-97434572-800x628

Image by Autism Awareness centre

貧窮轉化階段

  1. 緩解 Relief : 此階段目標為減緩因危機帶來的痛苦與傷害,為止血動作。通常採用提供資源與接受幫助的模式。例如:震災後的物資提供、提供安身之處、或者難民的住所安排與食物供給。
  2. 回復 Rehabilitation : 幫助人們回到危機發生前的狀態,以建立未來持續發展的基礎。幫助者致力改善受助者身處的情況。例如:協助回復上學與工作。
  3. 賦能 Empowerment: 隨著時間的推移,受助者與幫助者一同往前邁進,雙方共同重建生命的四個基礎關係。此階段幫助人們找出問題點、創造問題解決方案、執行解決方法、延續生命之發展。 例如:大誌雜誌協助街友經濟自主。

多數的受幫助人處於「賦能階段」,他們不是「無助的人」,只是面臨一個急性的貧窮與困境中,他們是「有能力的」,並且他們必須參與在改變貧窮的過程中。

如何在志工過程成為他人的祝福?

  1. 了解當地文化差異:每個國家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、權力距離、對於事物的觀念與對自我價值的看法,切勿直接用自己的觀點去做評斷,而造成雙方內心受挫。
  2. 尊重是祝福的基礎:如何擁抱當地文化與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。
  3. 拍照與攝影:當拿著手機拍攝時,是否考慮到當地人的心情,你內心的想法是什麼?是想要炫耀、讓朋友了解當地的實地狀況。照片是否會過度簡化現實狀況?在拍攝時,設身處地為對方想,是否為適合的拍照時間點。
  4. 以健康、有效的方式轉化貧窮: 發掘在地資源、動員當地人參與改變的計畫、連結在地資源讓計畫得以永續進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廣告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